1997年9月15日,台北内湖科技园区。我站在新租下的办公室窗前,俯瞰这片尚未完全开发的科技荒漠。前世记忆中,这里将成为台湾的矽谷,而今天,白鹭科技要成为点燃这片荒漠的第一把火。「白总,微软的第一笔预付款到账了。」周永明推门而入,手里拿着银行单据,声音里压抑不住兴奋。我接过单据,扫了一眼数字——三百万美元。在1997年,这是一笔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巨款。「通知研发部,我要见所有人。」我将单据锁进保险柜,「是时候加快进度了。」十分钟後,狭小的会议室挤满了二十多名工程师。他们大多是周永明从各大院校挖来的顶尖人才,平均年龄不超过三十岁。我站在投影幕布前,雷S笔指向我连夜赶制的产品路线图。「各位,微软给我们的期限是六个月。」我点击遥控器,幻灯片切换到一款PDA的3D渲染图,「但我要在四个月内完成原型机。」会议室里一片哗然。一个戴黑框眼镜的年轻人举手:「白总,按照常规开发流程,光yT设计就需要至少六个月。」「常规流程?」我冷笑一声,「如果我们走常规流程,现在应该还在写企划书等风投。」我指向窗外,「而我们的竞争对手,HTC,已经拿到了康柏的订单。」这个名字让所有人安静下来。王雪红的动作b我想像中更快,她绕过了微软,直接与国际大厂合作。「所以,我们不走常规路线。」我切换幻灯片,展示出一份详细的时间表,「yT和软T并行开发,每周七天,每天十六小时。加班费三倍,提前完成项目,全员分红。」工程师们交换着眼神,我看到有人开始计算这笔账。1997年的台湾,科技人才远没有十年後那麽抢手,三倍加班费足以让他们卖命。「还有问题吗?」我环视众人。角落里,一个瘦小的nV孩怯生生地举手:「白总,关於触控屏的JiNg度问题,我们测试了三种方案,误差都超过5%...」我眼前一亮。丁丁红,前世HTC最年轻的技术总监,现在只是个刚毕业的助理工程师。「用铟锡氧化物做导电层。」我脱口而出,「厚度控制在100奈米以内,边缘做梯度处理。」会议室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声音。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着我,包括周永明。「白总,这...这是最新的材料学研究方向。」丁丁红结结巴巴地说,「您怎麽会...」我这才意识到失言。1997年,铟锡氧化物ITO在触控屏上的应用还处於实验室阶段。「我在美国有个朋友,专攻材料学。」我轻描淡写地带过,「丁丁,这个项目由你负责,预算无上限。」会议结束後,周永明留了下来。他关上门,眼神复杂地看着我。「老周,有话直说。」我给他倒了杯茶。「你刚才说的ITO方案,」他压低声音,「美国材料学会上个月才发表相关论文,连学术圈都没几个人知道。」我的手顿了一下,茶水溢出杯沿。「你到底是谁?」周永明直视我的眼睛,「别再说来自未来这种鬼话。」我放下茶壶,与他对视。前世十年的共事经历让我了解周永明——他聪明绝顶,但更重实际。只要我能带他成功,他不会在乎我的秘密。「我是能让白鹭成为下一个英特尔的人。」我拿出一个USB这时候还是稀罕物,「这里有未来五年的技术发展趋势,包括我们即将面对的专利陷阱。」周永明盯着USB,喉结滚动。我知道他在挣扎——理X告诉他这不科学,但野心让他选择相信。「下个月我要去矽谷。」我趁热打铁,「你留守台湾,盯紧HTC的动向。特别是王雪红,她不会这麽容易认输。」